串点成珠 蝶变生辉 广场街道“每天不一样”!(三)

©原创   2023-07-07 09:55   冯欢 高巧燕

文化路社区:文明实践“五共模式”提升居民幸福感

下午三点,在文化路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门口,社区的居民志愿者排着队,领取各自积分兑换的生活物资。

“今天兑换到了大米和食用油,没想到平时只是配合社区在小区、菜场开展清扫活动,采集信息、清除牛皮癣等,今天竟然兑换了这么多东西,社区像我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66岁的周爹爹开心地说道。

在闹中取静的文明实践站内,右侧是众筹书屋,左边是为快递员、环卫工人等提供饮水、休息的“加油站”。“设立这个‘小哥加油站’,不仅是给快递、外卖小哥等群体提供休憩场所,后期还准备将他们组建成一支志愿服务队,发挥他们走街串巷、流动性强的特点,把发现的问题及时告知社区,同时探索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党建的方式,发动他们也参与到城市创建的工作中来,为构建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注入新活力。”文明实践站相关负责人说道。

在城市创建的关键时期,文化路社区联合市人行等单位按照“五共模式”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社区本着“资源协调、项目联动”的原则,紧盯居民需求,召开联动会议,向辖区单位发出共建倡议,得到了20个单位的大力支持,募集到3000余册图书、电脑等设施。

现在文化路社区的文明实践站建设有书香驿站、红色驿站、小哥加油站、城市儿童之家、“五员”活动室、积分兑换点等多个功能区,社区也在充分发挥文明实践站的综合功能和作用,让居民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文昌社区:“老班长”调解室发挥大作用

“我们文昌社区是典型的‘军人社区’,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1500余人,占整个社区总人口的七分之一,‘老班长’调解室在社区治理中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曾荣获“全国退役军人服务站百名优秀站长”的社区书记孙莲华自豪地介绍道。

孝感是驻军大市,长期以来,文昌社区致力于为退役军人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2019年5月,文昌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在全市社区中率先挂牌成立,同时建成“老班长”调解室。社区划分的十一个网格,每个网格推荐一名热心公益的退役军人,担任 “老班长”,再根据小区规模,分别推选4—8名退役军人调解员,成立“老班长”调解室。经过3年多的运转,“老班长”调解工作成效明显,有力服务了平安和谐社区建设。

“我的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我自己也是部队退役的。”十一网格的“老班长”叶枫说,因为共同的军人家国情怀,但凡社区有事找他们,都是有呼必应,主动协助社区化解矛盾纠纷。之前老旧小区实施水、电、气改造,退伍老军人周金元主动站出来帮忙做通居民的思想工作;疫情期间,退役军人徐殿丰主动帮忙调解小区居民因隔离在外,家中漏水与楼下邻居产生的矛盾纠纷。

类似这样的事情不枚胜举, 社区通过发挥“老班长调解室”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中的作用,走出一条退役军人奉献社区、融入社会、助力军地共建的新路子,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法院、检察院先后聘请7名“老班长”为“人民调解员”。

文昌社区始终把做好“双拥”工作、服务现役和退役军人作为社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每年走访慰问退役军人,组织军民联谊会,邀请曾参加上甘岭战役的军休干部王清珍等给社区群众讲红色教育课,先后帮助近50名退役军人实现再就业。社区探索出的“181工作法” ,不仅成为全市“双拥”工作一张崭新名片,还同时被《新华网》《中国网》《中国双拥》、退役军人事务部网站等中央和省主流媒体相继报道。

广场街道党工委书记介绍,创新城市治理是城市创建的基础工程。广场街道在城市创建中,实施综合治理,推进城市更新、海绵城市建设和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开展精微治理,推进老旧小区、次干道、停车位等微改造,实施微治理,开展微服务,补齐城市建设的管理短板;夯实基层治理,做亮澴川社治学院,做实多元共治,做深“共同缔造”,锻造出街道的基础长板。各个社区党委在创建中着力解决居民的“急、难、盼”的问题,不断塑造社区文化,增强居民归属感,推动城市公共服务管理转型升级。

通讯员:冯欢  高巧燕

来源:孝南区融媒体中心

一审:李杉杉     二审:刘立     三审:黄桂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