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企同频共振!看孝南"政务便利店" 如何激活千亿食品产业澎湃动力

2025-05-09 10:55   孝南区政数局   李凯

坐落于长江北岸的孝南区毛陈镇,一座以政务服务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实践样本正在华中大地徐徐展开。作为全国百强乡镇之一,毛陈镇依托首衡城·华中国际食品产业新城这一重大民生项目,通过政务服务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条县域经济破局的新路径。

在首衡城园区内,占地45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如同“政务便利店”,以集约化、智能化的服务理念重塑了基层政务生态。

这里汇聚了人社、市场、公安等20余家机构,通过科学划分的综合办事区、群众休息区、自助服务区等五大功能板块,构建起“极简审批”服务网络。

3名综窗人员实施区聘乡用、统一管理,结合“1+1”综窗模式与“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的服务模式,将536项政务服务深度融入辖区4万居民、9000余家市场主体及8000亩食品产业园的日常运转。

这种将政务服务从传统柜台延伸至产业链的变革,使得商户足不出园即可完成从证照办理到跨境贸易的全周期服务。

支撑这一服务体系的核心载体,是历经五年打造的首衡城项目。

这座投资300亿元、占地577万平方米的“国际食品航母”,日均吞吐1.72万吨生鲜食材,半年交易额突破640亿元的亮眼数据,印证了其作为全球食材供应链“超级路由器”的战略地位。在政务服务的强力赋能下,3000余家商户构筑起辐射23个国家的贸易网络,来自南美车厘子、东南亚榴梿等特色农产品通过这个枢纽快速进入华中市场,而本土优质农副产品也以此为跳板走向世界。

政务服务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在园区内形成独具特色的协同生态。

孝南区政府创新实施服务前移策略,将企业服务中心、24小时自助服务大厅等机构嵌入园区肌理,配套建设的食品检测中心、知识产权工作站等专业机构,精准破解了跨境贸易中的检测认证、产权保护等痛点。

更具温度的是“店小二”式服务体系:从交通检测站到司机之家,从金融服务到法律咨询,政府以定制化服务填补市场缝隙,让商户专注经营核心业务。

这种将行政审批转化为发展助力的实践,不仅缩短了企业成长周期,更催生出“买全球、卖华中”的开放格局。

如今,在长江经济带的版图上,毛陈镇的改革实践已超越单纯的项目建设范畴。当政务服务的温度转化为产业跃升的速度,当审批流程的“减法”演变为市场活力的“乘法”,这里形成的“孝南模式”正为中国式现代化写下生动注脚——它证明,县域经济的破局之道不在于资源禀赋的比拼,而在于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将政务服务转化为产业生态的构建力,让“小窗口”释放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能量”。

通讯员:李凯

来源:孝南区融媒体中心

一审:徐琛    二审:陈诗雪     三审:罗登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