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指出,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广泛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
和美乡村建设,群众热情如何?在孝南区乡村振兴局的推荐下,盛夏时节,笔者来到肖港镇,见证了村民的力量,看到了可喜的变化。
这条清水河,终于解了群众的“渴”
出肖港镇区,沿肖白公路向西北而行,大约3公里车程,便来到了永长村三汊港街。轻风拂面,蓝天白云之下,一湾清清的碧水从桥下穿流而过,映衬着青瓦彩墙的民居,一片整洁、宁静、祥和的景象,令人豁达、心旷神怡。
面貌一新的三汊港河
三汊港街始建于明末清初,杨家河、刘家河两条水系在此汇合为一股,“三汊”由此得名。民国及解放初期,这里是水栈码头,商贾繁荣,曾是肖港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被称为“小汉口”。1958年,由于河流改道,在三汊港设立的政府机关全部迁移到肖家港。随着开荒造田、填河造田,以及河中养渔业的兴起,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曾经碧波荡漾的三汊港河,慢慢变成了一条死河、臭河,两岸群众苦不堪言,要求整治港河的呼声此起彼伏,从未间断。
“群众的心声就是党委政府的责任,我们要下决心了却这个群众期盼了多年的心愿!”肖港镇党委书记熊雁说,为响应百姓心声,解决群众诉求,今年2月,他们在区乡村振兴局、区生态环境分局等部门的支持下,全面启动了三汊港河1384米的黑臭水体治理工程。设计清淤1.48万立方米;岸坡整修开挖及回填土方1.76万立方米;水面清漂8.85吨;坡面清杂10.41吨,同时建设污水处理站1座。
在三汊港河治理中,乡贤们在支部带领下,凝心聚力主动参与,村民们义务出劳砍除杂树,清运垃圾,将旧房宅基地、可用材料全部捐献给工程方,共拆除房屋88栋、旱厕28个、木材场3处,面积1万余平方米,改建房屋16栋。
村民们捐献的八宝石
“河边绿道中的20多条上下步道,共使用了600多块八宝石。”永长村党支部书记介绍,这些古色古香带有文物性质的石头,全部是肖华为等乡贤们捐献,剩余的800多块计划在老兵纪念馆、村史馆建设中使用。
在协调服务项目顺利推进的同时,对三汊河流域周边环境进行了综合打造。肖港镇党委政府抢抓三汊河黑臭水体治理契机,整合乡村振兴、交通、农业、水务、电力、通信等项目资金与水体治理专项资金有效衔接,投入2000余万元对三汊河流域周边环境进行了系统整治,群众居住环境和幸福指数得到了迅速提升。三汊港下一步将依托水资源进行和美乡村重点建设。
建设宜居家园,金神村人的“精神”追求
雨后初晴,走进金神村,但见一家家房前屋后清扫干净,一幅幅民俗墙画栩栩如生,满眼是路畅、村洁、景美的原生态山水田园画。
“村民既有发家致富的梦想,也有提高文化生活水平,传承孝道美德的精神追求。”村党支部书记说,在勤劳致富的同时,大家都十分热情地参与到和美乡村的建设中来,让村子更富、更美、更有文化内涵。
要想富,先修路。金神村位于肖港镇最南端,这里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较差,群众深受出行不便之苦。村“两委”顺势而为,通过发动村民投工投劳捐款,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等方式,硬化村级道路3880米,拓宽道路1600米,建起了新桥、南门桥、付家桥等3座村级桥梁,实现了湾湾通、路路通。
志愿者清洁家园
物质基础打下后,精神文明也逐渐跟了上来。村里的老党员们带头开展卫生义务清扫,引导村民加入志愿服务队伍。目前,村志愿服务队达60人,形成了一套常态化环境卫生治理机制。
在生态文明建设道路上,村“两委”也积极行动,取得了亮眼成绩:充分利用小、散、乱地块,带领村民广泛种植树木,绿化面积达4450平方米;开展生态治理,实现小澴河修复1000米、汪梁港清淤500米;建设微动力污水处理系统,开挖污水管网2000米,日污水处理能力达18吨。
“金神村在村民支持下,利用抛荒田发展集体经济的探索,为全镇开辟了一条新路!”肖港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镇已有多个村在推广这种模式。
镇主要领导现场指导美丽乡村建设
抛荒田不仅浪费土地资源,杂草丛生也会影响观瞻。村“两委”动员农户将抛荒田、池塘水渠承包给集体,由村集体实行“直营模式”种养。同时,村委会还购置了农用机具,除了种植常规的稻谷、油菜、小麦外,还开展莲蓬种植,水产养殖,通过产业多元化发展,丰富村民收入来源,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积极性。目前,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0万元,村民务工收入突破6万元。
“我这一走,就再也享不到你们的福了!”2022年底,90岁的村民黎胜如在弥留之际,表达着不舍之情。老人不舍的,不仅是这片九十载岁月的土地和亲友,更是村党组织给予村民的关怀。
村集体经济有钱了,就开始着手为村民办实事。去年9月份,村委会建起了幸福食堂,定期为80岁以上老人免费提供午餐。对于行动不便者,志愿者还义务打餐、送餐。
乡贤助力,个体老板成为中坚力量
官湖村位于肖港镇北部,全村有6个自然湾,432户,人口1774人,但常年居住人口仅300余人,一半是老的,一半是小的。村“两委”审时度势,动员乡贤们支持和美乡村建设。
官湖村制订了美丽乡村区级示范村建设规划,决定先以8组为试点,再在全村铺开。建设需要拆除老旧房屋和旱厕,但老人们思想守旧,工作出现阻力。乡贤们走到前台,成为中坚力量。
乐武林是再生稻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在村里承租了5000亩农田,有50余名村民在基地打零工。他率先拆除了自家的旧房,带动亲属也跟着拆,然后动员员工一起拆。
拆除老旧房屋
合作社员工乐某的4间旧房需要拆除,但他一时转不过弯,推托说基地正有活干,等闲时再回家拆。乐武林做他的工作,承诺在家拆房子的时间,由基地记工。
在村级主题公园建设中,涉及4户宅地基,户平1亩多,需要户主让出来。1位党员户主动发扬风格,1个脱贫户由党支部做通了工作,还有2户始终不答应。为难之际,乐武林主动现身,设身处地为该群众说明利害,以他自身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很快便和村“两委”一同将工作做通。
在和美乡村建设中,曾在外经商,因年龄原因近年回家赋闲的村民秦三毛,个人出资硬化了门前的公共道路,清理了2口门前塘,外运淤泥2500多方,还建设了公共停车位免费给村民使用。
村民夜晚出行不便,村里决定开展亮化工程,测算需要安装太阳能路灯80盏。个体户冯春松主动请缨,联系在外经商人员15人捐款6万元,弥补了资金缺口。
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共同缔造
“个体老板们成为和美乡村建设的中坚力量。”村党支部书记说,得益于乡贤们的助力,全村拆除老旧危房33栋,旱厕14个,清理陈年垃圾40多处,清淤8300多平方米,路面维修3公里,建设景观塘3口、村级公园2处,还建设了一批凉亭、小桥、草坪、景观菜园。
“肖港镇3个村的共同缔造,目前虽然只是起步,但成效明显。”孝南区乡村振兴局主要负责人说,这种发动村民力量的做法,全区各地可借鉴学习。
通讯员:陆新刚 胡红霞 但文果
来源:孝南区融媒体中心
一审:李杉杉 二审:高山 三审:黄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