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着传承四百多年水运港口的村落,一个曾经有着小汉口之称的繁华集市,一个被历史隐埋的政治,经济,文化汇集中心,这份浓厚的历史记忆,这份非遗资源,这份浓浓的乡愁。即将被掀开它的神秘面纱。
孝南区北大门肖港镇有一处古老的集镇,因过去是水运交通重要枢纽,三河交汇,形成丁字形的三个汊,故名三汊港。也是曾经乌江的支流之一。三汊港建街在明末清初,至今约400多年。老百姓来自五湖四海,有50多个姓氏,可谓“百家百姓”。多以生意为主、种田为辅,亦农亦商。虽杂姓群居,但和睦相处。
老一辈的三汊港人流传这样一句谚语:“三汊港,路东西,一只白鹤撵金鸡。若要得了这块地,代代有人穿朝衣。”那时候,人们只知三汊港,不知肖家港。在建国初期设立行政区为三汊港镇,八大商行覆盖了老百姓所有的生产生活需求,三十多个知名商号一片繁荣兴旺,北正街,南正街,北后正街,西门等街巷人潮川流不息。
目前,三汊港河流因长年荒废,污染严重。肖港镇抢抓黑臭水体整治项目机遇,并发动三汊港的新乡贤们共同参与治理,全力保护文化遗址。同时,肖港镇高度重视挖掘保护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利用三汊港的历史文化,尝试文旅融合,深入挖掘非遗资源,分为五个部分打造:建国初期的三汊港镇政府遗址,定为川流不息的岁月;抗美援朝老兵居所,定为红色的记忆;商行遗址定为精打细算的日子;英国人近二百多年前建设的教堂,定为村史博物馆;三汊河老港口定为古渡口遗址。
下一步,肖港镇将加强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保护利用,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继续做好三汊港的历史文化保护,精心挖掘并深入打造一个具有独特的乡村记忆文化品牌,为村庄保留一份记忆,留下一份乡愁,用实际行动给老百姓们送上一道道别有风味的“文化大餐”,让三汊港记忆和浓浓乡愁有更好的安放之所。
通讯员:刘祖伟
来源:孝南区融媒体中心
一审:李杉杉 二审:刘立 三审:黄桂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