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肩战疫“母子兵”

2022-06-30 10:54   孝南区卫生健康局   罗琪

“今天好巧,你们母子俩都在这个岗上。”“你们平时上班不在一层楼吧,待会可以忙里偷闲说上几句,促进下亲子感情。”6月29日上午,在孝南区车站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的核酸监测点,有熟识的居民认出今天值班的两人,是该中心检验科潘黎和同在一个单位上班的儿子李思同,妈妈负责采集标本,儿子负责信息录入,两人合作默契。听到居民打趣,潘黎和李思同不由得相视而笑,上班能坐在一起说话的时候还真不多呢。

2019年岁末,新冠病毒疫情暴发,作为科主任,潘黎是第一批经培训能采集核酸标本的工作人员,经常要到隔离酒店采集人员标本,或是冷鲜超市采集场所核酸,一次采集任务完成,都得四五个小时的时间,期间不能喝水也无法上厕所,全身更被汗水浸湿。“半夜三更接到临时命令出去采集核酸标本成了常态,睡觉都不敢睡沉了,加上对新冠病毒认知有限,说没有心理压力那是假的,幸好有儿子的陪伴和支持。”谈起那段经历,潘黎至今唏嘘。

李思同是中心办公室文员,除了常规工作,涉及数字技术的事情都是他的工作范围。看到潘黎脸上、手上被口罩和手套勒出的印子,李思同苦于自己不是专业技术人员,不能做这项工作,就想着自己总还能干点什么。那会儿还没有录信息的小程序,采集对象18位数的身份证号,全部靠手工抄录,一旦有错漏就上传不了。每次晚上出去采集核酸,潘黎就把登记信息拍照发给李思同,李思同录成电子版后,通过系统比对就知道有没有错误,如有错误就能及时纠正。等潘黎把标本送到检测机构,李思同也把信息录齐完成了同步上传。

“有一次凌晨三点钟出去,回家快七点钟,看到他窝在沙发上睡着了。”说话间,潘黎的眼圈就红了,“我被评为2020年孝感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工作者的时候,心里就在想,这张奖状有我儿子一半功劳。”

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后,辖区33个学校、14个企事业单位人员需定期做核酸检测,信息录入技术也更新了几次。大家在工作中发现,程序经常会出现一些小问题:身份证无法读取、试管码识别不准确、人员信息码重复读取的时候没有提示。在没有实行微信电子静态健康码录入时,没有身份证的中小学生只能手工编码。由于每个人工作习惯不同,大家标号不统一,使得标本送到检测机构后信息读不出来或重复,可能导致被采集对象报告出具不及时。潘黎请示中心领导,每隔一段时间就让李思同参与到核酸采集工作中,利用他擅长电子计算机的优势,对发现的问题做出指导。李思同没有辜负妈妈的期望,把收集到的问题做成图文并茂的ppt,在工作群里与大家分享,避免同事们继续“踩雷”。潘黎的举贤不避亲,成了中心的一段佳话。

一场疫情改变了很多东西,李思同觉得,自己变成熟了,以前只会拖个地、收个衣服的大男孩,现在能煲汤、会搭配菜品了。“我知道一线工作人员很辛苦,但是具体怎么辛苦自己参与进去才知道,很高兴能帮妈妈和其他同事一点忙。偶尔做做饭其实也很有乐趣,还能被妈妈夸奖。”

由于检验科人手少,潘黎除做好科室的日常事务和管理外,还要参与科室夜班值守。母子二人上班节奏不一致,虽然同在一个单位,但并不能经常碰面,微信就成了他们重要的交流工具。要是看到李思同值核酸采集的班,潘黎就会提醒他:“儿子,明天核酸采集你是信息员,要负责物资准备,记着今天就要备好,免得明天手忙脚乱。”潘黎值夜班的时候,也能接到李思同的信息:“我在外面撸串,待会带杯奶茶给你当宵夜啊。”

当天,到了近11点钟,前来采集核酸标本的人员渐渐少了,李思同放下手头的活计,幽幽地说:“可惜了我昨天刚做的新发型,肯定塌了。”潘黎宠溺地看着他:“听说刚上映了一部电影,下班后我请你吃大餐、看电影吧。”


相关阅读